第五届粤港澳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建言资政分论坛在佛山举行
来源:广东致公;发表于:2023-10-29;人气指数:292
https://mp.weixin.qq.com/s/FSgbDN6U7WV5dhPZRsYhmQ
10月27日下午,第五届粤港澳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建言资政分论坛在佛山举行。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小彪,致公党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梅,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常委胡念芳、陈瑾,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党史理论委主任岳朝阳等出席分论坛。分论坛由佛山市致公党员、佛山市馥港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舒丽主持。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广东要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坚持‘五外联动’”被作为分组讨论主题之一。致公党省委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组织党员开展调查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如发动专委会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织经济委围绕“五外联动”等主题开展研讨交流等,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围绕“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 推动粤港澳高质量发展”论坛主题,在建言资政分论坛上,有关专家党员分享了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一邦国际网上仲裁中心有限公司主席,太平绅士苏绍聪;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海联委主任、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杨浩勃;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留学委主任、广州宽洋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杰;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林;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宏观经济教研组召集人周豫;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副主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长青;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委员、深圳市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东莞公司副总经理林家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渠元菊等8位专家在分论坛上发言并进行访谈交流。专家们围绕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产业链供应链、解决对外投资贸易纠纷等发表了见解。
致公党全省各地方组织、专委会的代表,论坛投稿作者,以及致公党佛山市委会骨干党员等150余人参加了分论坛。
杨浩勃:汇聚侨力助力“五外联动” 推动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
杨浩勃认为,“五外联动”是发挥华侨华人优势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途径,广东省高度重视促进华侨华人宽领域、多层次参与广东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在新形势下,广东省汇聚侨力侨资侨智参与“五外联动”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她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侨力侨资侨智纳入“五外联动”整体工作中去部署推进;二是推进多措并举,加强“五外联动”相关政策研究、宣贯与资源对接;三是完善侨情统计,进一步夯实汇聚侨力助力“五外联动”的工作基础;四是加强服务保障,为汇聚侨力助力“五外联动”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林海杰:吸引海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STEM)高水平人才参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林海杰认为,海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科学(简称“STEM”)专业人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人力资源、建设人才高地的源头活水,推动广东省人才高地建设的政策重心放在持续吸引和留住海外STEM专业高端人员上。他提出了吸引STEM专业高水平人才的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有针对性、突破性的引才政策;二是向全球释放积极引才信号,适度放宽STEM领域人才技术移民;三是探索“引外而外”的方式,设置海外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四是聚焦关键急缺领域,加紧绘制全球STEM人才地图;五是利用好有关团体的海外联络网,助力引进STEM高水平人才工作。
苏绍聪:对外投资贸易纠纷解决
苏绍聪介绍了广东和香港同为中国主要门户、对外贸易重点区域,粤港联动可在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香港具有开放型的经济政策、健全法治体系、完善的金融体系、强大的资本市场优势,在处理涉外争议方面具有优势。他从交易促成平台、网上争议解决机制、数据安全等几方面,介绍了香港在法律科技方面发展成就,提出构建大湾区仲调机构间长效合作机制,为企业拓展跨境交易,提高一站式快捷而具成本效益的线上交易促成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周豫:培育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
周豫首先通过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情况,说明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当前在全球经济走弱、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遇、劣势和威胁。周豫建议,为了应对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维持和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现有优势,一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二是要优化贸易结构,拓展新兴市场和领域;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四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五是深化绿色发展,提升双循环水平;六是加强对外贸易领域的人才培养。
渠元菊:加快制造业服务外包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建议
渠元菊认为,广东省制造业服务外包起步比较早,工业设计外包具有较明显优势,加快大湾区制造业服务外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并释放数字红利,是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为推动制造业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她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完善制造业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保障体系,二是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及重点城市制造业服务外包的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快拓展制造业服务外包企业服务边界,四是推进制造业服务外包行业的数字化人才建设。
谢长青:协同双向投资 促进广东区域价值链攀升
谢长青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美国推行制造业回流政策,许多中国企业被迫走出去,这对我国的外经贸形势极为不利。协同双向投资是切入“五外联动”的重要角度,可有效解决外经贸形势困局,促进广东区域价值链攀升。为促进双向投资,提升价值链,谢长青提出了五条建议,一是构建开放新体系,打造大湾区双向投资的制度基础;二是做好双向投资的产业、区域内外联动;三是审进慢出,做好双向投资数量平衡;四是加强双向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五是调整斗争策略,维护投资发展权益。
林家兴:国际供应链重构的发展趋势及应对
林家兴分析了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及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与形势,推断出国际供应正在发生重构,并总结了这种发展趋势的特征。为应对国际供应链的重构,他提出了五条建议,一是打造外贸进出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二是利用好RCEP(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与“一带一路”政策因应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挑战,三是加强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力度,四是创新国际贸易模式与物流交融发展新格局,五是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促进外贸产业链高水平发展。
蔡春林:粤港澳大湾区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蔡春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制度、坚实的产业链基础、发达的国际物流网络、宽广的企业布局等优势,这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他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来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全球化发展,推进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大湾区制造业的领头羊作用,借助“一带一路”构建政府间合作机制,积极提升“中欧班列”交通运输能力及物流数字化水平等措施。
(供稿:文/省委会参政议政处 徐玉文;图/佛山市委会、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