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通知公告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会议综述

来源: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发表于:2018-10-26;人气指数:1062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会议综述
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
  2018年10月16日下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18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第七分会场)在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来自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以及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20多所高校、党校、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师生2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光宇教授分别致辞,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廷惠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张成科教授、蔡春林教授等16位省内专家学者作了议题和主持发言。整个大会隆重热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现将大会有关发言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广东经济改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是广东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也是广东的根和魂。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广东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早期探索。

   广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晓在致辞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重要的战略思想,是习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顺应了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东盟、东亚、南太平洋国家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也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争创了对外开放新优势,广东也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要加强研究阐释,努力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努力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课题的时代价值、思想内涵、实现路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关理论。同时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真调研、调真研,重视前瞻性、预判性的研究,提出富有建设性、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不断提升广东的国际话语权。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光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的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从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变革来期待新的全球治理思想,来引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当下我们立足广东,深入探讨广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下,如何更好更快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这将对广东深化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参与“一带一路”,尤其是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教授做了“治国理政的起点:习近平的梁家河岁月”的主题报告。他从回望历史的视角来探讨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他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从梁家河开始,从这里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这一思想为推进与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的智慧与中国的方案。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罗雪明指出,上一轮改革通过利益格局调整实现生产关系向真实生产力水平的单向“回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则要通过利益格局调整完成生产关系与不平衡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的双向“回落”和“上升”的复杂过程。中共佛山市委党校郭勇认为,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时应服务于广东实际,应善于发挥“两只手”的特长,应坚定道路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广东经济工作。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吴兆春对科技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广州科技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新成绩提供些许参考。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吴石坚介绍了叶剑英积极探索和部署广东的发展战略,推动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他认为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对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广东对外开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时俱进,实施对外开放,更好地溶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取得更快更好发展重要路径。新时期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广东省在全面落实改革开放发展战略目标,实施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由之路。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廷惠教授作了“推动世界经济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她从交往、外部性和开放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术语来观察和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些基本的问题。她认为,如果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交往观和交往概念,就能够把握住人类交往发展的根本趋势以及在人类交往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负外部性所产生的问题治理的根本途径,那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广开放、深开放、快开放和大开放的格局下,广东也做了很多工作,不仅在开放这个层面上推进世界交往、世界经济开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另外还把开放和改革双轮驱动,形成一个大开放、大改革,相互促进的大格局,也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动力系统,两大块相互促进。王教授呼吁道:我们要想办法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出中国的声音,贡献中国的力量。只要我们坚持坚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然后同心、同向、同力,这一人类 命运共同体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一定会出现,一定会到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在“当前经济形势报告”主题演讲中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及其影响。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在宏观上会对出口、资本市场以及科技创新有较大的影响,在微观上主要是对企业和群众生活方面的影响。他对如何应对中美贸易逆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快增长动力的转换。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欧洲、俄罗斯以及金砖国家的出口;加大国内消费的支撑力度;另外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以及区域空间的建设、创新的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经济等。第二、短期内要降成本、减少企业的税负,还要防止汇率波动,引导企业的外贸订单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就减少由美元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另外要降低融资成本,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第三、长期内要提高生产效率。长期来看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生产效率,培养算法人才、培养数字技能工人、扭转就业的偏好和就业取向,重新塑造新产业工人身份,使工人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第四、我们要建立信心,凝聚改革共识。一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宝贵的经验。二是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已经开始启动,打下了稳步的基础。三是我们的科技创新已经在世界上在前列了。四是我们可以举全国的力量化解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周运源教授对开放发展理论做出了新的思考,他以广东率先改革开放,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新时期深圳创新示范区为案例,分析了继往开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合作,改革开放,前景广阔。他认为,中国整体经济的向好发展,既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又反过来进一步丰富改革开放的内容。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必然成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而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成功实践及经验,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谋求振兴民族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东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黄琦和万磊向大会提交会议论文,认为在开放思维指导下的开放实践,也是谋求全人类共同利益、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递进阶梯,展现出面对世界使命的中国担当。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郭松克、管妙娴、崔越在提交会议论文里认真寻求促进广州城市向“世界城市”迈进的策略,认为针对广州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弱势或不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的发展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迅入快道”、“弯道超车”、“城市营销”。广东工业大学李景睿提交会议论文基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分工地位演变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42个国家2000-2015年面板数据测度了其影响效应。战国策国际战略个人工作室陈永佳对中拉友好关系进行简述,进而认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双边合作与多边平台建设并行推进,支撑起了全面合作的大厦,符合时代潮流,也符合中拉两大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广东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教授作了“广东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定位与政策建议”的主题演讲。他对广东在全面开放新格局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定位:一、广东应该在新一轮全面开放里面要做一个排头兵,要为全国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提供示范,要把高标准的自贸区建设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抓手。二、广东应该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要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和航空门户,把广州—深圳打造成能与上海相媲美的国家枢纽和门户。三、要抓住科技革命升级的契机,把广东打造成我国的创新中心,要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研发中心、制造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要抢抓科技制高点。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通过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全面推进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五、要成为区域均衡发展的示范区,实现珠三角与粤东西被一体化发展,以“一核一带一区”为指引,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珠三角为核心,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的增长极。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陈章喜教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的演讲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支撑,它是一个国家的行动,在国家区域的发展战略上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粤港澳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他认为:一是会极大提升大湾区对外开放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今后将对标世界的湾区,是建设开放的、一流的世界性湾区,因此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应有之意。二是加强湾区的要素流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由于有海关的限制,三地要素的流动,人、物、资金、信息等等流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必将推动整个湾区的要素流动。三是能够使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建设境外的产业合作园区,开展国际产业的合作将会极大推动对外开放,发挥自由贸易区的引领功能。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必将会推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科技的进步。现在世界上三大湾区都在加强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在这种建设的过程当中毫无疑问必将会影响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推动大湾区的科技进步跟发展。
广东培正学院的井百祥教授在题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评估一切价值体系”的演讲中,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价值体系的对立统一关系入手,分析归纳出三点:科技进步改变着人类命运的物质条件,国际分工带来人类命运的趋同性,经济全球化把人类命运联成了一个整体。他从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雄辩的论证了一切价值都可以被共同命运所评估,充分说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广东工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蔡春林提交会议论文通过对广东、海南自贸区在产业优势、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开放模式上进行分析,提出两地存在错位发展的空间,这对实现两地错位发展与深度合作,对于两省各自、区域及国家整体发展层面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和杨柳提交会议论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守正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源于中国,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又属于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汕头大学廖文伟系统梳理及分析了世界主义的理论遗产,思考了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传承及超越,能更有效理解理论脉络的演进发展历程,从而推动新世界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深圳大学黄政宗和冯泽华提交会议论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自由意志、和谐道德以及统一时空的法哲学立场,采取科学的法哲学路径,妥善处理人类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分配,维护正义的价值诉求,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治理改革。

   四、广东参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继承了古丝路精神,其初衷和最高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东一直以来也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祥地,也积极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的黄荣斌副教授做了“全球供应链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再探讨”的演讲,探讨了全球供应链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他提出应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链体系、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构建以中国为终端市场的、开放的国际市场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广州大学姚方方博士提出了在海洋产业方面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合作模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夏新燕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吴兆春副教授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州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中共揭阳市委党校杨晓英副教授以乐群的方式讲述广东潮商海外创业绘制“一带一路”工笔画的故事,汕头大学廖文伟老师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核心议题,广东科技学院刘建老师总结了东莞制造业改革经验,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马诗宁提出建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体系等建议。
深圳大学陈能军提交会议论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监管质量、政府效率和法律规制与出口结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制度质量对出口结构具有积极影响。广东工业大学刘海伦提交会议论文通过对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的研究,发现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对“一带一路”沿线18省份区域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有区域异质性特征。广东财经大学黄晓凤、朱凌峰、刘思蓓提交会议论文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互补性,认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现有合作基础下,在化工与能源产业也具备一定的合作潜力。广东工业大学钟锋提交会议论文利用 “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东道国营商环境及其子类指标对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选址的影响,对促进我国经济海外有效发展有重要意义。广东海洋大学高维新和马诗宁提交会议论文从理论和现状的角度阐述分析了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绩效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物流绩效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
   五、总结
   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蔡春林教授作了会议总结和精彩点评。蔡春林教授认为,这次研讨会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主题,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未来的正确选择。会议主题紧扣广东新时代新使命----“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入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金融的严峻形势下广东新时代对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与方向、对策与建议。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已经连续第12次举办的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已发展成为广东省社科界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参会专家学者能够结合现阶段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了很多前瞻性思考和判断,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本次会议激发出的思想凝聚着众多学者心血和智慧,反映了各位专家、学者对广东现实问题的最新思考和观点,为推进理论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各位学者的智慧与真知灼见,为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凝聚了新的共识,必将进一步提升广东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水平。

上一页 当前第1页 总共第12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