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活动 >> 新闻中心

后疫情时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来源:686新闻工厂;发表于:2021-04-06;人气指数:416

    由广东省社科联等主办、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承办的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12月5日-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后疫情时代,要推动大湾区建设在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国内5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等的150多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围绕后疫情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设置发言题目六十多个。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蔡春林教授说,会议围绕后疫情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设置发言题目六十多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来实现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整个定位,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个战略。通过这次研讨会,从理论上去解释我们国家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它的角色它的作用。走出疫情引起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和经济波动,我们必须要通过创新去驱动发展。”

    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副所长何德龙指出,疫情下国际交流阻滞、经济分工切割,全球经济格局骤变,逆全球化的国家优先主义日益盛行,科技贸易的博弈也愈演愈烈。粤港澳大湾区几十年积聚的全球比较优势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香港是能动员全球资金和资源、为全球经济增长服务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澳门在多元文化、旅游、与葡语国家联系方面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港澳独特的地位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还会发挥独特的作用。香港作为自由港,它的人、物、资金、信息自由流动,也没有外汇管制,税负比较低,法制与国际接轨,国际化人才、专业人才数量比较多,经济自由度、竞争力、营商环境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认可。澳门在与葡语国家的联系方面是强项,旅游服务、管理,多元文化特色发挥独特的作用、优势。当社会形势、疫情稳定下来以后,港澳仍将在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中,特别是香港能够发挥顶梁柱的作用。”

在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梁琦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澳门、深圳和广州等科技创新高地,中山、东莞等制造业发展重点地区,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地,是“一带一路”与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广汉认为,疫情背景下,要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构建起更有韧性和更加安全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粤港澳大湾一方面照样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一带一路’。第二把国内市场做大,应对挑战。对外面向东南亚、面向国际,对内要带动整个大湾区、泛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要联动。所以在整个这个过程中大湾区要怎么样做好双循环,我觉得这个是大湾区要努力的。”

    中大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认为,双循环能够有效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

在主题论坛中,多位专家学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医疗、旅游合作以及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国产化替代,构建安全可控的供给体系。

    6日,三个分论坛将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同步展开,70多位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融通这三个议题的讨论中。

    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由广东省社科联创办,始于1988年的粤澳关系研讨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由广东省社科联倡导并发起,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澳门基金会、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共同参与主办的粤港澳社科界学术交流活动平台。

上一页 当前第1页 总共第420页 下一页